【中评社】严永福:两岸艺术交流仍存四大问题

发布者:张晓峰发布时间:2014-10-28浏览次数:72

    中评社福州1028日电(记者黄蔚)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严永福日前在福建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上表示,2008年来海峡两岸在音乐、舞蹈、书画、戏剧、戏曲、影视等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入,但当前两岸之间的艺术交流存在四大问题。
  严永福指出,第一个问题是两岸艺术交流不够对等、不够畅通。如影视方面,台湾影片进入大陆不受进口影片配额限制,而大陆片进入台湾仍然受每年15部的配额限制,两岸合拍片对大陆演职人员还是有较多限制;书画方面,近几年的展出绝大多数在大陆举办;流行音乐方面,台湾音乐人是大陆演唱会市场的重要力量,而赴台举办音乐会、演唱会的大陆音乐人只有区区几个人。由于台湾对大陆人员限制较多,台湾民众往来大陆很容易,而大陆人进入台湾要困难得多,入台后活动也受到限制。大陆赴台交流的艺术专案,大多需要依赖官方的组织与协调才能成行,手续繁杂,耗时耗力。入台手续繁琐和制度障碍制约了两岸交流的步伐。
  严永福认为,第二个问题是一些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不容乐观,戏曲艺术尤甚。从大陆方面来看,大部分戏曲艺术面临日渐式微的困境。陆近三十年着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近些年又是快速的城镇化,在对待民族传统艺术方面,思想观念混淆不清,传统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脱节,加上流行文化的冲击,形式内容陈旧等因素,观众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受众少,民族艺术的“生物链”出现了断裂。在昆曲界,就有“最好的演员在大陆,最好的观众在台湾”的说法,因为各昆剧团在大陆演出时,观众寥寥可数,在台湾演出时,却是年轻观众居多,而且观众看戏很有素养。台湾豫剧名家王海玲认为豫剧在大陆日渐衰落,“观众基本都是中老年人”,而在台湾,年轻观众就占六七成。
  严永福指出,第三个问题便是一些流行艺术存在庸俗化倾向。流行艺术是指有别于传统艺术、在现时代影响较大的艺术门类,如当代一些新潮影视剧、流行音乐等。目前两岸出现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但也有一些作品格调不高,思想贫乏,日益庸俗化。如个别青春题材的电影作品宣扬奢华糜烂的物质主义,一些以抗日、宫斗、穿越为题材的电视剧单纯以娱乐为目的,片型重复,内容荒诞离奇,对青少年的历史观、道德价值观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艺术作品只着眼于短期的商业利益,制作水准不高,缺乏文化底蕴,反倒被进口大片抢占了市场。
  严永福认为,第四个问题是艺术交流机制尚不稳健。两岸艺术交流还处在边开展、边摸索的阶段,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待加强,机制需进一步优化完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通过签订交流协定,一些艺术交流活动逐步走上常态化、机制化道路,但这些成绩的取得相当来之不易,不仅前期准备工作繁杂,成本也较高。例如海峡两岸合唱节,徐沛东等艺术家既当评委,又是全程组织者,为活动顺利开展付出辛勤努力。有的艺术门类(如舞蹈等),不同活动之间有内容重迭,一年一次的交流机制在时间安排上有些仓促,资源比较分散。

“有一些项目开展的比较顺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而激发了参与者热情,提高了人们对交流的认识认同,但也有一些活动的开展困难和阻力较多,显得缺乏制度保障。还有一些属于零敲碎打的交流活动,尽管品质和效果很好,但参与者可能是怀着一时的热情、好奇心和看热闹的心态,这样的交流不具长期性。短时间的热情过后,如何能使艺术交流长期、深入、健康、有序推进,值得斟酌,”严永福说。
  旨在讨论中华传统文化、两岸关系及民族认同的第二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于102427日在福建福州召开,本届论坛由福建师范大学、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台湾问题研究中心、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铭传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主办。此次论坛会期两天半,围绕主题“两岸文化发展合力之探求”进行五个议题的讨论,这五个议题分别为:两岸商签文化交流协定的现实意义,两岸中小学文史音美教材的比较研究,两岸文化话语体系的交流对接,两岸传统文化认知的异同,两岸文化传统与现代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