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谢必震语中评:两岸海洋合作需构建机制

发布者:张晓峰发布时间:2014-10-28浏览次数:46

中评社福州1028日电(记者黄蔚)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谢必震教授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两岸在海洋文化方面可合作的空间很大,但若想看到成果,构建机制是必须迈出的一步。
  此外,谢必震还认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引起邻国警觉是正常现象,只要中国将睦邻政策一以贯之,就必定会得到周边国家的认可。
  谢必震指出,海洋文化资源包括航海记录、海洋资料、信仰习俗、航海技术技术、人与海洋的关系、海洋文学等,涵盖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两岸在海洋文化资源方面有广阔的合作、利用和保护空间。
  “比如在在钓鱼岛问题上,两岸就有很多合作空间,但两岸目前对海洋文化资源和保护的利用做得远远不够。”谢必震说,“目前做的比较多的,是妈祖文化志方面的编写。可是,若要看到两岸海洋文化资源共同保护的成效,还需要建立一个共同的机制——固定化的活动、学科方面人才的培养等。”

谢必震指出,两岸目前动作迈不开大步还有来自国际社会的原因,台湾政府受制于日本和美国方面的压力,对钓鱼岛相关资料进行封存,连台湾岛内的专家都无法碰触,这对两岸海洋文化资源的保护就是制约。
  谢必震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因此海洋相关学科建设,需要两岸携手努力、共同培养人才并进行研究。”

在国家层面上,习近平主席于去年10月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便反映出对海洋世纪的重视。这是中央站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
  然而,该战略的提出立马引起周边国家的疑虑。
  谢必震回应道:任何一国推动任何一个战略,从国家关系角度来看,引起其他国家的疑虑很正常。“我认为人类社会和平发展是主旋律,中国社会从古到今是以人类和平发展为主旋律的国家,很少对外有征伐,包括郑和下西洋更多就是文化之旅、经济往来、和平交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要和平崛起的表现。”
  谢必震表示,中国很核心的一个价值理念是以和为贵、注重仁义,中国甚至因为这样的理念而吃了很多亏。现在中国再建丝绸之路,依旧是在彰显传统的睦邻政策,是一以贯之,从未改变的。
  “现在大环境复杂,其他国家有疑虑是正常的。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做下去,一定会得到其他国家的慢慢理解,”谢必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