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袁勇麟:转化与创新:“福”文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者:颜郡发布时间:2023-03-22浏览次数:23

近年来,福建打响“福”文化品牌,助力文化强省建设。当前正处于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新发展阶段,具有区域特色的“福”文化产业不但可以激活传统文化基因,重塑地域的文化标识,而且还可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统一。

 

首先,“福”文化产业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新路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工艺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福建具有工艺产业集聚的特色优势,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在石雕、木雕、古典家具、陶瓷、漆艺、藤铁等生产创作中,巧妙融入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福”文化基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福”文化元素,通过现代文化产业生产方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是“福”文化特色产业发展基本规律,也是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代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福”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这方面,区域特色文化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福建出台了《福建省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要充分发掘“福”文化资源,以别具一格的“全福游,有全福”形成品牌效应,充分展现“福星高照,福佑中华”的美好愿望。永定客家土楼以“福”字命名的有93座,包括福兴楼、福昌楼、福星楼、福成楼、福盛楼、福远楼等。从土楼的命名,可以看出客家人对“福”文化情有独钟。永定在“全域旅游,文旅兴区”政策的引导下,不仅让游客领略更加多元的土楼文化,而且丰富了“福”文化体验的形式。

 

再次,“福”文化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福”文化产业通过发掘乡村传统民俗、民间工艺和农耕文化,以文化创意介入乡村空间美学重构和产业融合,有力推动乡村旅游业、创意农业发展,带动“文、旅、农”的产业融合。当前,我省正在建设为数众多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以及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区域特色“福”文化正在成为乡村产业振兴、文明乡风建设和乡土文化重建的可行方略。将“福”文化融入新时期乡村规划,以浓郁乡村特色的“福”文化产品和服务赋能乡村振兴。

 

我省“福”文化资源优势明显,但也应看到在向文化经济转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主要包括“福”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刚刚起步,品牌影响力有限,未能形成真正的经济转化优势;“福”文化产业与新技术融合还处于探索阶段,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也亟待加强等。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解决。

 

一方面,加强文化、旅游、科技、农业、创意设计等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印象大红袍”等国内叫得响、国际有影响的“福”文化特色知名品牌。数字化时代,优秀的文化内容成为稀缺资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武夷山充分挖掘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品牌,重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印象大红袍”实景山水演出项目。目前,武夷山深度拓展印象大红袍演艺板块,打造“茶汤温泉”+“大红袍体验中心”两个新核心项目,在演艺输出、衍生产品、景区运营管理方面成效初显,加快了旅游产业内涵提升和促进茶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时所指出的,“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成功地将武夷山的山水文化资源转换成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借助乡村振兴大背景,依托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和美丽乡村建设,以村落为平台、文化为基点、创意为关键,打造文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福”文化产业长效发展机制。当前,发展地方文创产业成为各地进行以文化为主导的区域开发和乡村振兴的关键选择。寿宁下党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牵挂的地方,当地以绿色生态资源为依托,以廊桥、古民居及红色传承为特色,对历史建筑、传统文化、民俗风情进行保护和开发,着力打造“下党·中国红色旅游新地标”,打响“清新福建,难忘下党”品牌。

 

作为全国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省份,“福”文化融于闽山闽水,根植于八闽大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福文化资源。福建区域文化同根多元,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畲族文化、海丝文化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全国文化资源中独具特色,具有较好的资源转化先天条件。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文化资源同时是一种特殊资源,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优势文化资源,实现从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经济优势的转化,充分发挥区域特色文化优势,能够推进区域经济增长,并产生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福”文化的底色和本义。文化产业既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幸福指数、增强文化软实力、服务文化强省建设,又是拉动消费、带动就业、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还能融合发展,撬动城镇化、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重大战略,有利于形成新发展格局。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福”文化必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