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郭满:清代漳浦平台策士黄性震生平略考

发布者:颜郡发布时间:2024-03-05浏览次数:10

清代漳浦平台策士黄性震生平略考

(来源:福建日报    2023-12-05   12版 理论周刊 文史

郭满


黄性震(16381702年)的故乡居所诒安堡坐落在漳浦县湖西盆地中部,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是一座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清代典型官宦世家及闽南民居古城堡。坊间传闻“诒”有言台之意,指黄性震的平台十策;“安”寓意长治久安,指黄性震治理台湾的八项纲要。

实际上,黄性震除了在闽参与清廷招抚明郑事务外,此后宦迹远至广西、湖南、山西、河北、北京,历任布政使、按察使、太常寺卿等职,且为政一方官声斐然。诒安堡内大宗祠的楹联“不独上为国家安民生,而且下为宗族计教养”,堪称黄性震一生的真实写照。

献策平台

据清史馆本《黄性震列传》记载,黄性震12岁时父母双亡,虽家境贫寒却胸怀大志,对经籍文章、时政要务莫不与闻,“取史传古今命读,一目数行”。

或许是为维持生计,黄性震早年曾做过一段时间的道士,后来才加入明郑阵营任百夫长,所以对闽海要卫、台澎形胜了若指掌。黄性震在明郑处未得重用,颇有怀才不遇之感,常以唐代策士马周自喻。适逢总督姚启圣入漳州筹谋海防、延揽有识之士,黄性震决意投诚,毛遂自荐上陈平台十策。

平台十策的具体内容今已不得而见,其内容大略为实施攻心之计,把握有利时机,招抚郑氏:“兵法攻心,郑氏祖孙父子习海战形便,台湾天险,诚难为力。今郑经溺酒色,子幼弱,将士心不一,倘不惜官爵金帛,携二其党披其腹心,贼易平耳。然敌今新陷海澄,数胜而骄,骤抚之,是示弱也。宜伺闲出奇大挫其锋收诸要地,以蹙其势。师丧地蹙,孤岛难恃,然后抚而怀之,其心乃离,台澎一战下也。”

姚启圣听闻后顿感相见恨晚,时常与黄性震促膝长谈,商榷实施其计策的最佳时机。及至清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势如破竹,姚启圣委任黄性震在漳州开设修来馆,针对明郑制定招降计划,“来降者予官服车骑,即亡无所问。卒有亡入台者,辄夸示所有,台人皆心动”。

在黄性震的策动下,不少明郑军民来归,“廖琠、黄靖、金福、赖祖、廖兴、副总兵何逊等,各带全镇伪文武官三百七十四员,伪兵一万二千一百二十四名”。黄性震从间谍获取明郑情报,利用离间计向外散播明郑阵营干将投降的假消息,一时间岛内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清军伺机而动,攻克明郑控制下的9个营寨和海澄、厦门、金门,郑经不得已退守台湾,未久病卒。

除了安抚郑氏投降人员,黄性震在军队中还负责修砌桥梁道路,福建陆路提督曾上奏康熙皇帝予以请赏,称其“有劳绩,俱部可泯”。

郑克塽即位后,明郑内部局势日下,最终为施琅所败。统一台湾之后,朝堂上下有议论说要将郑氏尽行斩杀,子女资财犒赏军队。黄性震向姚启圣力陈不可,在军中发布禁令,方才保全明郑族人和部下。

主政一方

黄性震墓碑上撰刻的文字基本表明了他的宦迹:“皇清 特晋太常寺正卿前诰授通奉大夫 湖广湖南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广西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 山西按察使司佥事 整饬整理霸昌道加至正一品 钦赐蟒袍宫缎静庵黄先生茔 康熙壬午岁(1702年)季秋立石。”

黄性震投诚之初为千夫长,不久委以同知职衔,大概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前后升为候补佥事道,二十一年(1682年)授直隶霸昌道。虽名为同知、佥事道,但黄性震在统一台湾前均在军中任职,是以未曾掌理一方。

霸昌道于康熙八年(1669年)合并霸易道、昌密道设置,驻昌平州设置,领顺天府南、西、北部十七州县、承德州、八沟厅,地域辽阔,事务繁杂。彼时霸昌道马贼横行,时常扰乱京畿,素称难治。黄性震在隶役中挑选两人,故意申斥驱逐,后两人加入贼党,秘密搜集贼人头目姓名、住处,不久便将贼人拘捕归案。黄性震处理地方事务可谓有勇有谋,遇到辖境内旗丁扰民夺人妻女事件时,他也毫不避讳,申明允许民人赎回,不从者绳之以法。此外,还关注地方风化,建义冢、义学。

在霸昌道任上,黄性震官声斐然,也积累了相当的从政经验。康熙巡至密云,召见黄性震予以褒奖,并御赐蟒袍等物。现有史料显示,不久后黄性震升任广西提刑按察使。黄性震在广西的主要政绩是处理崔玉枝谋逆事件,调整了粤西四府的官员选任方式。

崔玉枝是广西的一支流民首领,潜伏在山野中为非作歹,扰乱诸多郡县安宁,及至其被捕,官府发现有不少良民裹挟其中,以至监狱内人满为患。黄性震审理后,请总督吴兴祚上奏将首犯斩首,其余数百人则发给衣食释放归家。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黄性震鉴于粤西南宁、太平、庆远、思恩四府“土司杂处,瘴疠熏蒸,官斯土者,病亡接踵”,建议四处职官由吏部铨选改为督抚就近选择熟悉风土的廉能官员充任,若三年内考核称职则予以优升鼓励,获准施行。议案的源头来自台湾,因为前往台湾任职不仅要冒着风涛之险,还要面对岛上的瘴疠之气,由此逐渐形成由总督拣选贤能官员到台湾做官且三年即可升转的“台湾例”。可见,黄性震虽远在广西,但对台湾的政局形势始终有所留意。

之后,黄性震调任湖南布政使,其间询问民间疾苦、革除官场陋规等诸多弊病,修筑了长久以来困扰长沙地方的水患,使河道畅通无阻。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湖广推行裁兵政策,夏逢龙占据武昌叛变,一时间人心惶惶,震动京师,廷臣纷纷忧虑湖南恐不久落入贼手,唯独康熙皇帝泰然自若,称黄性震可以辅佐平定为患数十年的海寇,区区小寇不足挂齿。

与黄性震一同剿平动乱的还有驻守襄阳、曾平定三藩的蔡元。为迅速弥平乱局,蔡元欲向京师请派援兵,黄性震则劝说道,平定流寇就如整理丝线一般,缓慢从事头绪才能清晰起来,倘若心急反倒自乱阵脚,为今之计是镇守要地、安抚民心,待贼人气焰过后再行扑灭。果不其然,在黄性震的筹划下,乱局得以收拾妥当。事后不久,黄性震患呕血病症,乞休在家中七年。

督理河工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在畅春园召见黄性震,命其总理永定河河务,负责钱粮、工料事项。黄性震被调派负责河堤事务,可能与其湖南任上整顿长沙郡河的经验有关。与其同时督导河务的是左都御史于成龙。

不过,永定河的工程难度显然比长沙郡河大得多。黄性震先是撰写祷文祭告河神,而后躬亲视察河堤修建进度。永定河河道总长数百里,为敦促河工尽心职守,黄性震沿河道每隔五里设一旗一炮,旗上写明督工姓名,专人专责,若有急情则施放火炮,以便于闻声迅速到达现场。

黄性震将建筑物料安置在河边,免去搬运费用和时间,其间旧疾复发仍废寝忘食地坚守在治河一线。河堤工程耗时四个月完竣,据《永定河志》记载,此次永定河治理包括河流疏浚与堤坝修筑两项工程,南北两岸修建了长达一百八十余里的防洪堤,清理河道一百四十余里。康熙皇帝亲赴河堤查验工程,一日内召见黄性震五次,未久即升太常寺卿。

此次的堤坝建设显然发挥了理想中的效果,之后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将下游河道清淤,直至雍正四年(1726年)才再次对永定河道进行大规模治理。

建设乡梓

黄性震踏入仕途后多在异地,不过他对故乡的顾念之情始终如一。故乡漳浦湖西原是聚族而居,奈何遭逢乱世,兵燹过后族人散落各处,居无定所,黄性震不禁潸然泪下,暗自立下敦族立宗之愿望,“倘得一命之荣,施及三党,是余愿也”。

在广西任上,黄性震开始筹划建盖土堡,重新将流散的族人聚集到一处,即现在的诒安堡。诒安堡大致呈长方形,城墙周长1200米,设有四个城门、两座角楼,其中东西南三门建有城楼。黄性震在堡内设大小宗庙,联五服之亲属,配置祀田千余石。设立义塾供子弟读书,设立书田,作为修缮膏火之用。设义田,赡养同族中的老弱病残,补助婚丧嫁娶事务,为兄弟子嗣分配田产,视若己出。居乡间闲暇,他时常在庭院中侍弄花草,也约友人在周遭游览,谈诗对弈。

除了家族事务,黄性震也积极参与地方性建设。如在家养病期间协力重修了倾颓的漳浦学宫,设义田为赶赴科考的举子提供车马费用,复建文昌祠、敬一亭,修建梁山钟秀坊、疏浚泮池、傅公河,不一而足。在漳浦最为人称道的事,当数黄性震重新填修双溪两水坝。在时人眼中,漳浦人文之所以甲于金郡,是因为双溪两水坝收礬山、梁山诸水聚拢灵气,随着两水坝年久失修,两水倒流,以至于漳浦气运减弱。黄性震独力担负起修浚事宜,工役不算,耗费两千余两。地方乡绅有感于黄性震的付出,特撰刻石碑立于学宫。

诒安堡小宗祠楹联“平台陈十策诚善也,得君日三觐其荣乎”,彰显黄性震献策平台的功绩。诒安堡黄姓族人清代多有渡海入台者,在台湾黄姓中有“湖西长桥派”,即是湖西与长桥人入垦台湾繁衍的后裔。

漳浦“蓝氏三杰”之一的蓝鼎元曾在其著作《鹿洲初集》中特为黄性震作传,名为《黄太常传》。蓝鼎元评价黄性震:“运筹决策,绩在封疆。敷政宜民,声施金石,至其宗族乡党之间,仁深义笃,直与范氏、希文颉颃,千古岂马周仅购佳宅所敢望哉!”年少时的黄性震以马周自况,然在蓝鼎元看来,马周却难以望其项背!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台湾历史研究所)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312/05/content_325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