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10月,2001年4月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部共建)。中心下设台湾文学研究所、经济社会研究所、政治研究所、文化研究所、台湾历史研究所、民族与语言研究所、经学研究所、许地山研究所、金门马祖研究所和文献信息中心等,中心主任由文学院院长李小荣教授兼任,副主任为吴巍巍研究员、陈伟达副研究员。

中心现整体依托文学院,有专、兼职研究人员与行政人员47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其中专职研究员13名(具有高级职称与博士学位者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福建省“文化名家”百人计划3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等)。

多年来,中心致力于闽台区域古典文献、两岸文化交流、钓鱼岛与两岸关系等研究领域,成绩斐然。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党建样板党支部”等荣誉,获评“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全国台联海峡两岸文化研习基地”、“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福建省重点智库”、“闽台融合发展研究基地”“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等。

中心首创两岸合编台湾高中国文教材,在台湾引发热烈反响,具有抵制“文化台独”逆流、增进两岸文化认同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学术影响;依托古典文献学科优势,首创“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有力地阐明了“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在国际社会上产生强烈影响,为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做出突出贡献。上述两项标志性成果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肯定性批示和有关部委的采纳支持。中心策划编纂的《台湾文献汇刊》(100册),曾于2006年4月在胡锦涛同志访美时作为国礼赠送给耶鲁大学图书馆,同时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教育部仅推选三项)。

近年来,中心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根据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标准,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以及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新进展。

中心不断推动“学术精品入台出版工程”,目前已有八辑85部著作在台湾出版发行;编纂出版《台湾文献汇刊续编》(100册)、《客家珍稀谱牒文献丛刊》(100册)、《明清宫藏闽台关系档案汇编》(30册)、《两岸文化关系研究丛书》、《新视野下的闽台关系研究丛书》等大型文献汇编和研究论丛。中心优秀论著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福建省社会优秀成果特别奖等各类奖项,中心提交的咨询报告多次被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相关部门批示、采纳。

科研规划方面,中心重视课题立项工作,已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余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以及其他部、省级课题等数百项。

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不仅与我国台湾地区、东南亚、日本、欧美的学者频繁互访,而且还举办了多场有影响力的国际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连续举办十届的“两岸文化发展论坛”等已成为两岸交流的品牌项目。

学科建设方面,中心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与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台湾文化研究(毕业生均授予文学博士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台湾文化研究(毕业生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中心设有专门的图书资料室(闽台文献信息中心),藏有闽台区域相关的古籍文献资料3万余册,订有海内外涉台报刊30多种。

2012年10月,中心作为基础平台获批福建省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并于2013年7月加盟厦门大学牵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要负责该中心的文教平台工作,在教育部与福建省协同创新中心的终期考核结果均为优秀。在第四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测评工作中,闽台区域研究中心顺利通过考核评估,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以上数据截止202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