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谢必震:海洋文化资源可成两岸合作突破口

发布者:张晓峰发布时间:2014-10-27浏览次数:56

中评社福州1027日电(记者 黄蔚)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谢必震在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化论坛上表示,海洋文化资源是两岸共有的资源,两岸不仅有共同保护的义务,更可以把这一方面视为加强合作的突破口。

谢必震指出,两岸“海洋文化资源”的共同开发与保护,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收集、整理和保护“海洋文化资源”。

但针对钓鱼岛问题的合作,谢必震认为,由于台湾当局受到美国和日本方面的压力,在钓鱼岛问题上缩手缩脚,无所作为。“在钓鱼岛问题上两岸应有许多事要做。最近两岸共同举办‘钓鱼岛:历史与主权’的图片资料展就是很好的开端。”

谢必震还提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两岸“海洋文化资源”的合作开发与保护,必须加强两岸相关的学科建设与交流,譬如海洋文学、海洋史学的发展,这是“海洋文化资源”得以开发与保护的最佳途径,没有这一方面人才的培育,两岸“海洋文化资源”的合作开发与保护无从谈起。

谢必震还建议两岸建立相关合作机制:“以目前两岸的关系与氛围,两岸共同建构‘海洋问题合作机制’,增强海洋互信,可以作为两岸开创历史新页的起点与试点。这种合作机制包括生物资源的评估、保育、采捕、行销;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公园区域之设置;海运交通安全;海难救助;打击海上走私与贩毒;非生物资源的探勘、开发与管理等。在此基础上,维护海洋主权,建立广义的两岸军事互信机制,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

    谢必震还表示,鉴于目前台湾岛内复杂的政治环境,两岸的合作先易后难的原则是必要的,也是适时的。“我们在切实符合两岸利益,没有争议的问题上,积极开展这一工作。譬如,两岸学者共同的学术合作,有助于两岸海洋文化资源的合作开发与保护。围绕海洋文化资源的问题举办各种层次的学术会议,共同出版相关的学术著作,开展学术访问与交流,开展各项海洋民俗活动,这都有助于海洋文化资源合作开发与保护工作的进行。”

“在原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海洋文化资源活动的新的方式,从而在共同的发展过程中,向制度层面,即文化协定的方向迈进,夯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文化基础,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谢必震说。
  旨在讨论中华传统文化、两岸关系及民族认同的第二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于102427日在福建福州召开,本届论坛由福建师范大学、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台湾问题研究中心、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铭传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主办。此次论坛会期两天半,围绕主题“两岸文化发展合力之探求”进行五个议题的讨论,这五个议题分别为:两岸商签文化交流协定的现实意义,两岸中小学文史音美教材的比较研究,两岸文化话语体系的交流对接,两岸传统文化认知的异同,两岸文化传统与现代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