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爱荆庄的耕读文化
(来源:福建日报 2022-08-09 第12版 理论周刊·文史)
李湖江 文/图
爱荆庄厅堂孔子像
“鲍桓遗范”牌匾
爱荆庄位于永泰县同安镇洋尾村,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即1835年(一说建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由于建造者名为鲍美祚(1775—1856年),所以又被称为“美祚寨”(方言音为“米石寨”)。其建筑面积5293平方米,房屋361间,外部瓮城式建筑主要起防御作用,里面的四合院则以人居为主,是带有闽中特色的方形寨堡建筑。
爱荆庄之得名有三种说法。第一“荆棘”说,庄寨建造之前,此地甚荒凉,为长满荆棘之山坡,由此得名。
第二“拙荆”说,“荆”指代“拙荆”,该说认为爱荆庄是鲍美祚敬爱其妻李氏(被称为美祚嫲)而建的,这是最广为流传的说法。鲍美祚娶妻时家境已落败,但李氏家境殷实且勤劳能干,具有优良的品德。族谱对李氏的记录如下:“吾祖妣勉佐中馈,俭理内务。凡缝纫补缀、浣濯井臼,振作之劳,靡不勤修。”
婚后夫妻二人通过勤俭持家积累了较多的财富。在永泰流传着美祚嫲的传说,她心地善良,不忍杀不产仔的母猪,坚持喂养,结果母猪不但产下了众多小猪,还引导她找到埋在地下的白银甕。民间传说体现了当地民众的一种普遍心理期待,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美祚嫲具有与人为善的美德。匠师还以此题材创作出工艺作品,现藏于爱荆庄的陈列室。
陈列室中还有一方“鲍桓遗范”的牌匾,褒扬的是西汉贤妻桓少君的事迹,此事见载于《乾隆长子县志》卷十一:“恒少君,鲍宣妻。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甕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民间所流传鲍美祚与李氏(美祚嫲)的美丽传说,或许亦有“鲍桓遗范”的影子。鲍美祚崇儒重教、尊重女性,让家族中的女性接受教育,鲍爱明《三洋乡绅——鲍美祚》一文指出:爱荆庄设有三堂:学堂、家祠(公婆龛)、厅堂。学堂也叫书斋楼或媳妇斋,白天男童在此学习《四书五经》,晚上女童在此学习《孝经》、礼仪。
第三“分荆”说,福建师范大学学者李积庆指爱荆庄的立名或出自“田真分荆”的典故,表达兄弟齐心的寓意。“田真分荆”较早见引于隋末唐初的白话僧诗《王梵志诗》中,宋司马光《书仪》在注解“三荆”时也提到这个典故:“田真兄弟义绝,情欲分财讫,唯有庭前一紫荆树三枝,其夜有一鸟悲鸣,荆枯而死,兄弟不忍分,别去也。”据李积庆的考辨,爱荆庄之“荆”可能是兄弟分荆之“荆”。
以上三种说法,第一“荆棘”说属猜想的可能性较大,后两说有传说或文献作为支撑,各有其道理,反映了人与人之间良好的道德人伦关系。
陈列室中还重叠摆放着两只福字箱,福字两边分别是芭蕉叶,由于芭蕉的叶子很大,“叶”与“业”谐音,象征“家大业大”。上面箱子的芭蕉叶上写有对联“萤窗事业当时习,雪案工夫务日新”,所表达的是贫家子弟须好学、人穷志不穷。下面箱子的芭蕉叶上也有诗句“若到广寒宫里过,浑身都是桂花香”,意为待到蟾宫折桂的一日,所有的艰辛终将得到回报。在一处立柜上则刻有诗句“欲攀天上三秋桂,须读人间万卷书”“要看崔卢好奁赠,十三经压女儿箱”,此立柜应为女儿陪嫁的物品,意在劝学。
在爱荆庄的一处厅堂有孔子像,其正上方有“耕读传世”匾额,分列两边的柜子上亦书对联:“画眉笔意留题雁,赋訾鸡佐读书声。”这些诗句、对联无不反映了时人对于后代子孙读书求学的重视。于帅《三洋鲍氏家族与爱荆庄》文中指出:鲍美祚专门设置了“延师”田租,作为公共教育基金用于聘请私塾先生,定额为年薪20两白银,其家族子弟都可以受到教育。
其重视教育的举措,从爱荆庄保存的清咸丰五年(1855年)所立的阄书中得到了证明。阄书本来是分家时子孙划分财产的文字记录和依据,然而鲍美祚夫妇将教育的奖励措施也写进了阄书,凡是科举考试成绩优秀,中秀才、举人的家族子弟,都可以获得数年公田的收成作为奖励金。
尊师重教的家风,培养出了优秀的子弟,鲍爱明做过统计:“三子新光‘以俊秀例入太学’,孙子宜朴是武庠生,宜楫是邑庠生,宜梓是岁贡生,宜榕、宜材则是国学生。”
又据张培奋主编《永泰庄寨》介绍,在爱荆庄内曾有咸丰甲寅年(1854年)冬学政李旌奖励颁发的“稀龄介祉”匾额,还曾有“文魁”“武魁”等匾额,一个耕读传世、尊师重教、家风淳良的中国传统家族跃然纸上,只可惜这些匾额今已不存。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208/09/content_20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