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台湾文献汇刊》整理出版计划
台湾银行及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搜集编辑的《台湾文献丛刊》。规模宏大,影响广泛。成为迄今为止研究台湾问题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料。由于这套丛刊只网罗台湾岛内的文献资料,而未顾及台湾之外特别是大陆收藏的众多文献资料。大陆所藏的有关台湾问题的文献资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可与《丛刊》媲美,亟待去搜集整理和出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支平教授组织学术同仁,正在进行《台湾文献汇刊》的整理出版工作,力图尽快填补台湾问题研究在文献资料整理上的这一缺陷。
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于2001年6月与《台湾文献会刊》编委会签署合作编辑出版协议书。研究中心将这一工作确立为“十五”科研重点项目,出人出资参与第1辑至第6辑共60册书籍资料的编辑整理工作。预计2002年春季推出一、两辑共20册。《台湾文献汇刊》将作为本研究中心“十五”科研规划的标志性成果。
编纂《台湾的根与叶丛书》
此丛书为国家台湾事务办公室所属的九州出版社拟定对台宣传图书中的反“台独”文化选题,共9册,分别是:《古厝的风光和风水》《从“唐山祖”到“开基祖”》《台湾的“俗语话”》《台湾的书院和私塾》《台湾的书院和私塾》《路头讲“头路”》《台湾历史上的进士和举人》《“有礼有数”与“有年有节”》《分香与进香》《民俗、方言与台湾文学》。本中心协助九州出版社组织人员撰写,中心部分成员承担部分著作的撰写。
其他主要工作
⑴ 2001年5月,中心两位工作人员前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对中心的管理体制、硬件设施建设、网络建设和资料室的建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加强了与兄弟研究机构的友好往来。
⑵ 2001年6月6日,中心常务副主任赴北京参加教育部召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工作会议。回校后向校领导及相关单位进行了专门汇报。
⑶ 与省台办、省社科院一起创办闽台关系学会。
⑷ 与省台办合作编辑《台情资料选编》。
主要学术成果汇报
发表论文:
[福建深化于拓展闽台贸易对策]《福建经济》2001年第6期;
[WTO框架下的闽台农业调整]《台湾农业探索》2001年第4期;
[WTO框架下之闽台电子信息产业与合作探讨]《福建理论学习》2001年第5期;
[21世纪闽台农业合作的构想” 《台湾农业探索》2001年第1期;
[加入WTO后台湾对大陆经贸政策的两面性]《现代台湾研究》2001年第4期。
“十五”重大研究课题
《闽台文化关系丛书》14册(课题负责人:刘登翰、林国平)
闽台一衣带水,历史上炎黄文化主要是通过福建移民不断向台湾渗透移植。本丛书是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以闽台区域文化内的“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多角度、多视野观察分析闽台文化的历史源流、现存状貌及彼此的关系和变异,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基本特征、发展趋势,说明中华文化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维系海峡两岸骨肉兄弟情谊的精神纽带,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本丛书共14册,分别是:
1.《中华文化与闽台文化》
2.《闽台先民文化渊源》
3.《闽台家族社会与文化》
4.《闽台海防文化》
5.《闽台教育》
6.《闽台方言文化》
7.《闽台宗教文化》
8.《闽台民间信仰》
9.《闽台民俗源流》
10.《闽台文学》
11.《闽台民间音乐》
12.《闽台民间曲艺》
13.《闽台建筑》
14.《闽台口传文学》
台湾在闽投资问题研究(课题负责人;严正、蔡秀玲)
目前台资已经成为福建第二大境外资金来源,正是特殊的地缘、亲缘人缘优势,加上两地之间的互补性.但是有关福建台商投资区、台商在闽投资问题的专著尚未出版,台湾在闽投资问题研究还有待深入,许多文章还只是对现状和资料的总结。
本课题组将并对已有的台商投资区的特点、产业分布、企业管理、收益状况等方面展开实地调研。为提升闽台经济互补性,指导闽台经济进一步合作提供理论与决策基础。在完成对闽台经济合作试验区的专项调研之后组织撰写一部《闽台经济合作试验区》专著。同时为共建单位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撰写《福州台商投资区的成长》一书。
未来十年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前瞻(课题负责人:严正、蔡秀玲)
本课题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认真考虑福建现有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了解台湾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把握当前及入世后台湾对外投资资本流动与产业转移的趋势。正确确定两地合作的重点产业。在预测海峡两岸政治风云变化的各种可能性的基础上,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前景做出尽可能切合实际的判断。本课题研究,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闽台合作的优势产业。
中琉文化交流史(课题负责人:王耀华)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主的福建学者和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专家们密切配合,从中琉关系,中琉文化交流、中琉音乐比较、琉球组舞与中国戏曲比较、清代中琉档案汇编等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以法政大学及琉球大学为主的日本学者就琉球列岛与中国、朝鲜、东南亚等地的交涉史展开了广泛研究。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目前的中琉交流史研究从宏观的系统的角度进行综合研究尚未开始。本选题拟全方位对中琉文化交流历史做一个综合的研究与总结。计划将中琉文化交流这一特殊历史过程放置于东亚国际关系史的大潮流中,以辩证的眼光重新审视中琉文化交流在中日关系史、日琉关系史中的地位。有机结合政治学、历史学、民俗学及艺术学的研究方法,系统论述中琉文化交流的全貌及其内在规律,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后世影响及现实意义。
钓鱼岛问题研究(课题负责人:谢必震)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由于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别有用心的策划,钓鱼岛领土争端成为中日友好关系发展函待解决的问题。在日本方面,那些出于政治目的,心怀叵测、不学无术的政客对钓鱼岛的主权肆意歪曲;而中国方面,对关于钓鱼岛问题的文献资料及现状调研资料发掘不足,尚无专著面世。鉴于闽台区域在东南沿海的独特和重要地理位置,有必要在钓鱼岛的史料方面加以完整的收集和考证,为中日妥善解决钓鱼岛争端做好准备工作。
课题计划重点对历史上中日关于钓鱼岛的记载资料加以整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闽台学术交流,进一步挖掘台湾留存的古代的、近现代的相关资料。充分利用福建师范大学与日本冲绳学者之间的交流,从侧面挖掘琉球列岛的第一手相关资料,加以多层面的剖析。充分揭露日本右翼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围绕钓鱼岛问题所作所为及政治险恶目的。组织撰写系列论文,从历史地理的考证入手,分析中日争端的历史背景,阐述我国政府的主张和立场,提出今后因应对策。
研究员简介
方宝璋,1951年出生,历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财政史和闽台地方史研究,先后出版5部专著,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闽台文化志》(合作)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王玉华,1963年9月出生,历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与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专著8部(含合作),发表论文30余篇,共约40余万字,在章太炎研究上自成一家。
林金水,1946年出生,教授,专门史博士生导师,现为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福建对外关系史和基督教史研究,主持“八五”和“九五”规划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发表论文30多篇,专著3部,其中《易经传入西方考略》、《利玛窦与中国》分别获福建省第二、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三、二等奖。1999年曾获宪梓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三等奖。
陈建飞,1955年出生,理学博士,教授,现为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自然资源研究和教学工作,已发表论文四十多篇,曾到比利时、韩国、荷兰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暨资源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专委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地理专委会委员,福建省科协委员。
徐晓望,1954年出生,历史学硕士、研究员,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现为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闽台文化研究,出版专著6部(含合作),发表论文160余篇,参与并完成多项省级以上课题,专著《福建民间信仰源流》、《福建思想文化史纲》分别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陈泽平,1953年出生,文学硕士,教授,现为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福建方言研究,曾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方言词汇的同源分化》等论文30多篇,出版了《福州方言研究》等著作5部。
黄泰岩,1957年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为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出版多部专著和发表上百篇论文,论著多次获国家级奖励,在经济学研究上颇有造诣。